理士蓄電池自放電標準是什么?
理士蓄電池自放電標準是什么?
按照標準 VW 75073—2017 的規定,AGM 起 停電池在 60 ℃ 下持續靜置 42 d,且不經過補充 電,首先執行 -18 ℃ 低溫冷起動性能測試(標準 EN 50342.6—2015 規定,第 2 階段 20 s 電壓不低于 8.5 V),然后完全充電測試 20 小時率容量 Ce(Ce ≥ 90 % C n,C n 為額定 20 小時率容量)。目前, 能夠完全滿足該標準的 AGM 起停蓄電池制造商極 少,多數蓄電池制造商都能滿足 60 ℃ 下持續靜置42 d 后 Ce ≥ 90 % Cn 的要求,但是對于 60 ℃ 下持 續靜置 42 d 后,未經補充電就執行 -18 ℃ 低溫冷 起動性能測試(EN 標準,第 2 階段 20 s 電壓不低 于 8.5 V)這個要求來說,幾乎達不到。筆者結合 實踐,對 60 ℃ 下持續靜置 42 d 后的 AGM 起停電 池進行解剖發現:正極板有 90 % 以上的面積出現 硫化發硬現象;負極板的中、下部和底角處均發生 輕微硫酸鹽化(見圖 3)。通過引入參比電極,對 電池的單格進行模擬 20 小時率容量的電位測試發現,在接近放電終點時,正極電位顯著性突變下 降,說明經過 42 d 高溫自放電后 C e 容量測試主 要是由正極限制(見圖 4)。而在高溫自放電后, 未經補充電直接進行的低溫冷起動測試過程中, 在接近放電終點時,負極電位顯著性正移,說明 高溫自放電后 -18 ℃ 低溫冷起動測試不合格仍然 由負極限制。針對 60 ℃ 下 42 d 自放電測試性能改進的技術手段主要有:降低蓄 電池體系中雜質元素的含量,如 Fe、Mn、Cu、 Cl、Sb、Te 等雜質元素;減少低析氫過電位添加 劑的添加量;優化正極板固化工藝,以改善板柵 與活性物質之間的界面結合特性[5];優化化成工 藝,適當的降低 ω(α-PbO2)/ω(β-PbO2);適當調 整隔板飽和度。